姓名: 张梦萍
所属分公司: 武汉
留学国家: 亚洲
电话: 400-1010-123
十多年前,“博士”仿佛还是站在金字塔顶端,让人望而生畏的那群人,而十多年后,人才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博士”成为很多岗位的学历门槛,拥有博士学位,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起薪和更多的晋升机会,于是,远渡重洋攻读博士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深造选项。然而,不少中国博士申请人对于博士申请有一些“想当然”,于是在申请过程中不断地被迫直面“套磁杳无音信”、“排名靠前的学校去不了”等等“心理打击”。
今天一起来聊聊常见的海外申博误区,准备申博的同学们,你是否同时踩中了好几条呢?
误区1工作这么难找,不如去读个博吧!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并非人人都适合读博,海外读博也并不是逃避内卷的乌托邦。同学们可以试着简单自我判断一下,是否有高度的自我驱动力,是否有对科研的极度热情,是否能一直保持兴趣和热情,要想顺利完成少则三年,多则七八年的博士学业,这三点缺一不可,否则,读博会变成一件枯燥且痛苦的事儿。往期回顾: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继续深造?选择读博前,这六个问题请三思!
误区2“北清复交”才能上名校博士?双非=没戏?
NO!科研匹配度远比学校背景重要!在博士的申请过程中,教授往往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而很多博士项目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于是博士招生的逻辑就类似于企业招聘,教授希望大部分博士在入学后有能力帮助自己(或自己的课题组)推进科研项目,所以在申请过程中,教授会更加看重申请人是否拥有扎实的专业储备(通过成绩与课程选择等)、是否接受过一定的科研训练(通过科研项目等)、是否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或科研潜力(通过科研项目、学术成果以及学术推荐信等)、对科研是否充满热情和兴趣(通过科研项目、申请文书、面试等)。如果一定要排序的话,与科研能力有关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双非院校出身同样有机会去海外名校攻读博士,但比较常见的是,由于本科院校能提供的科研资源有限,普通院校背景的博士申请人在本科期间所能积累的科研经历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参加高含金量的科研竞赛、联系外校教授参与校外科研项目、申请海外暑研助研项目、参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机构的项目等等,显得更为必要。也有同学选择先申请海外名校硕士,在就读硕士期间进一步科研经历,为申请博士做好准备。
误区3想去一个排名高一点的学校读博!
错。很多人通常会把“顶尖名校”和“光明的未来”联系起来,觉得进入高排名的院校就以为着必然的成功。但在博士申请中,学校排名其实没那么重要,一定要考虑排名的话,专业排名更值得参考,千万要警惕“综排高但专业弱”的陷阱。另外,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主要是围绕导师进行的,因此导师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成就是关键因素。如果导师在某一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即使学校排名不是特别高,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和发展机会。此外,研究方向的契合度也至关重要,学生需要选择与自己研究兴趣和职业目标相匹配的导师和研究项目,这样才能在博士阶段取得更好的学术成果。
误区4一封套磁信走天下,总会有教授捞我吧!
很多博士申请人为了提高套磁效率,准备了一封通用的套磁信,然后群发给多个不同研究方向的教授,然而上百封邮件却都石沉大海?这在海外博士申请中屡见不鲜,“海王式套磁”可是大忌!提高套磁回复率的正确做法是,套磁前做好research,特别是教授的实验室/个人网站,看教授最近在做什么科研项目,有没有招学生的信息;或者通过进一步阅读教授近些年发表的一些论文。针对具体的实验室/教授撰写套磁信才能让教授感受到你的诚意!往期回顾:套磁回复率太低?真的有人能精准踩中所有雷区......
误区5推荐信不重要,凑齐就行!
在博士申请中,有一份文书材料可能会直接影响你的录取结果,那就是推荐信!据参与过招生的海外导师反馈,录取委员会通常会首先查看申请者的简历,简历过关后看推荐信。因为到了博士阶段,研究方向会聚拢到比较小的方向和分支,而且全球研究该方向和领域的知名教授都在该研究圈层,大家都会有所了解,甚至他们互相都有合作关系。如果委员会成员认识推荐人,而且推荐信里给的评价也很好,基本就通过委员会审核。因此,谁为你写推荐信以及推荐信的质量非常重要。如果可能的话,选择来自科研导师的三封推荐信可以证明你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出色,且大部分情况下,国外教授推荐信是优于国内教授的。而推荐人的选择,不是临近申请季才需要考虑,早在大二大三就该行动起来,努力建立与大牛教授的联系!这是获得强推的前提!往期回顾:“我缺的是推荐信?我缺的是强推啊!...”所以,申博人的“强推”从哪里来?硕博推荐信大不同!博士申请中,高质量的推荐信什么样?
误区6论文发得越多,博士录取的几率越大!
NO。尽管论文是学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一种证明,但并没有博士项目的申请要求中明确写着:一定要发表论文。同时,博士申请更看论文质量和你在其中的贡献。一篇申请人高度参与且与申请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并发表在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上的论文,价值超过多篇研究内容相关性低、申请人贡献度低的论文。误区7面试我可以的,简历我已经背熟了!如果同学们能拿到面试邀请,说明距离最终的offer只有一步之遥了,至少证明申请人感兴趣的方向和导师是契合的,且背景条件达到了学校的基本要求。但是博士的面试随机性很大,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申请人和导师的科研项目展开的。为了在面试中有好的表现,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光背熟简历是不够的,要熟悉自己的每个研究项目,有“把CV每段经历扩展成3分钟故事”的能力,要懂得灵活应变、清晰表达,努力凸显自己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潜力。往期回顾:收藏这份『博士面试常见问题集』,马上开练!解锁梦校offer是早晚的事!临门一脚不好踢!如何准备才能在博士面试中超常发挥?博士申请是一场漫长的“战役”,复杂繁琐,压力重重,但是莫慌!规划得当,就算是逆天改命,也能成功!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