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启德教育近期发布的《中国学生理工科留学报告》中有一个很多申请者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什么因素能提升理工科学生留学的录取成功率?
通常来看,本科阶段“获得过竞赛等奖项”、“参加了背景提升项目”很重要,而在研究生阶段,申请者在“科研论文成果”的认可度对申请结果影响显著。
接下来分享一名华科学生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数据科学基础课程、科学与工程英语课程的超详细日志记录。而这名学生选择的课程正好是理工科留学热门方向,理工科留学申请者在选择背景提升项目时可以作为参考哟!
加州伯克利大学夏校日志
学生:T同学
学校:华中科技大学
暑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项目:Session C
时间:6月23日至8月16日
课程:
Foundations of Data Science (数据科学基础)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nglish for Multilingual Students(科学与工程英语)
成绩:7学分(4+3) 双A
为什么选择参加夏校?
高中便有去美国读本科的打算,但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坚持下去,最后选择了高考。
上大学后计划出国读研,为了体验一下国外本科生的学习方式,也为了弥补一下之前的遗憾,于是通过启德报名了2019年伯克利大学的夏校,这也是为了提前测试一下自己是否有在全新环境生活并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之所以选择伯克利大学,一是因为伯克利大学的电子专业在美国大学中排名靠前; 二是因为作为一个公立学校夏校的价格比较可以接受;三是夏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课程,选择的空间更大;四是伯克利的音乐教育富有盛名,学习之余希望可以参观一下相关的图书馆;五是因为有许多认识的初高中同学及华科校友在加州学习工作,希望能尽可能地建立联系。
我的选课理由
本次夏校我选择的两门课程一门是计算机学院的数据科学基础, 一门是语言学院的工程科学英语。
此次夏校我本来想选修电气电子方面的课,奈何浏览各个夏校都难以找到相关课程。因为国外电子专业与计算机专业联系紧密,且计算机能力对于一名工科生来说也是一项必要技能,遂报名该项课程。该课程采用Python教学,自己已有一定的Python基础,所以可以弥补一下语言上的不适应,同时数据分析相关的知识可以为大三的科研打下基础。
我所选择的另一个课程是语言学院的科学与工程英语,一直以来认为自己英语能力尚可,但是当大二下真正接触到了英语的论文与报告后感觉自己的学术英语能力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马上进入大三,需要开始涉及很多的报告写作,且本人参加了一项远程科研项目,需要大量地用英语写作,所以利用这个暑假在全英语的环境里面锻炼学术英语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夏校学习日志
第一周为适应周,我所选的三学分的课程第一周尚未开始,所以第一周只有计算机的课程。
课表为周中每天早晨十点到十一点,其中周五课程时长两小时,周一与周三在课程之后有两个小时的Lab(讨论与实践课)。
刚来一个全新的大学势必还是有一些不适应,第一周的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对这门课程的简单介绍与基本Python语法的介绍。因为上课讲授的内容不难,本以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也会一帆风顺,没想到在Lab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而且语速非常快,围绕课上的内容有许多的发散,导致在第一堂Lab我并未大量参加他们的发言。
Lab课主要由讨论部分与编程部分组成,讨论课一般讨论课堂上知识的重难点,由助教打印讲义指导大家完成。编程部分学生们各自完成网上的练习,不会的问题可以询问助教。
第二周数据科学课依旧为学习Python语言为主,数据科学知识为辅。
课上讲授的内容有各种数据分析所用的图表,Python函数,数据分析所需要用到的函数方法等等。实验课上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练习。本周四为美国的国庆日,在周四晚上前往了伯克利的海滩观看烟火表演,也与许多本地人就中美文化差异,工作文化,女性地位进行了交流。
第三周开始详细讲述数据科学的一些相关概念,例如抽样,分布,概率。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星期五我们开始了本课程的第一个Project, 主题为针对世界贫困及健康问题的数据分析。Project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文字提示,难点处也有相应的Hint,刚好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且不会太过于困难。
不得不提的是伯克利的课程设计非常用心,整个Project穿插了各种资料,视频与文献。Project给人的感觉是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世界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练习题。
另一门工程科学英语写作课也于第三周开始了。在选择这门课之前本以为是传统的写作课,有许多书面上的作业。拿到老师给的计划表后发现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每周都有一个特殊的课外活动,例如本周的课外活动便是自拟六个问题并采访伯克利本校的学生。由于自己是电气专业,专门挑选了伯克利的电气楼Cory Hall, 采访了那里的学生关于伯克利课程学习,电气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未来发展的想法。
第四周学习的内容非常有趣,主要内容为利用统计学知识验证假说。
主要步骤为建立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观察真实值处在模拟之中的什么位置并计算出发生这一事件的可能性。
从这里开始课程的难度开始增加,作业的文字部分与简答部分也开始增多。这就需要学生非常熟悉教材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来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本周周五进行了期中考试,题目难度不大,考试成绩为73/80, 老师在课程讨论网站上也给出了成绩的直方图分布,可以说是活学活用。
工程科学英语写作课本周进行了小组的分组,每个小组按专业划分,需要针对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撰写报告,并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上交,同时自己被任命为了组长。
由于之前在华科做了一个IoT的一个小模型,我在课上提议针对该模型设计寝室防火系统,并取得了大家的赞同。小组有三位大陆的同学,一位中国台湾的同学以及一位韩国人,各位的英语都十分熟练,沟通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本周的课外活动为参观伯克利的Lawrence Science Hall, 由于是在伯克利的山上,遂决定徒步攀登,浏览了一番伯克利的景色。也在科学馆里观看了几部针对海洋动物的纪录片。
第五周的计算机课所学内容依旧为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一种新的取样方法:Bootstrapping。新的统计方法:AB Testing。学完后面的内容再回顾才发现这一周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本周所学的知识点不仅是接下来两周的理论基础,也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同时,作业的难度也有所加大,如果不掌握良好的Python基础很难顺利地完成。
另一门课,本周的的课外活动为参观校内的图书馆以及校外的两个半价书店。并挑选六本最感兴趣的书并深入了解。参观图书馆的过程中才感受到伯克利浓厚的学术氛围,图书馆里不仅有本地的大学生,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都很多,只要有座位的位置都有安静阅读的读者。
第六周所学计算机课程学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Central Limit Theorem。与上周取样的相关知识点相呼应,同时本周开始学习了线性规划与最小二乘法等知识点,由于个人原因周一的课程并没有参加。
伯克利的课程还有一个特点便是灵活性,在开学的时候老师就强调了课程不参加与讨论课不参加的解决方式,便是提前在线完成讨论课的内容并自学课上的知识点。美国课程的一大特点便是会将规章制度在一开始便告知学生,加入人性化的考虑并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公平而合理。有同学曾说美国没有所谓的“师生情”, 而我认为美国教师同样为学生考虑了很多,只不过是以一种公开公平的方式去执行。
另一门写作课,Will教授在本周为我们布置了两个工程英语单词表的背诵,一篇New York Times文章的评论。围绕人工智能的相关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课下,我们要求针对此问题,运用批判式思维写出自己的看法。在接下来的三周,每周我们都会针对这篇文章进行修改,推敲用词。
第七周计算机课结束了所有新知识点的学习,同时我们迎来了课程中的第二个Project。内容为设计一个可以根据电影台词判断电影类别的程序。这个Project可以说是对之前学习了的所有知识点的一个总结,涉及到所有统计的知识以及一部分机器学习的理论。值得一提的是Project每一步完成之后题干都会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思,很好地起到了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在题干的指导下Project是一步步完成的,所以也不存在完全没有头绪的状况。
很难想象经过两个月学习便可以用自己在课堂上的知识设计出一个贴近生活的程序,一门计算机学院的基础课便融合了许多进阶课程的知识,不得不感叹伯克利课程的高质量。
另外一门英语写作课也接近尾声,在倒数第二周的时间里老师指导每一个小组完成自己设计作品的报告以及一篇之前阅读的AI文章的评论。
这是我第一次多人合作写学术性报告,老师经常加入我们的讨论,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协调好各个组员之间的内容与工作,他告诉我们工程细节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组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写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文章内容很好但是充满了语法上的错误,有些同学有不错的观点但是语言上表达不清,在小组的讨论中,我们一个个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也意识到了在一个工程团队中沟通的重要性。
第八周为期末考试周,与中国考试周的心态不同,由于在美国上课的过程中全程一直在进行大量的练习, 并没有最后一周突击知识点的慌张。
在考试之前老师与助教便将之前几年的真题以及解析放在了论坛上,并且把考试时附带的参考资料纸提前放在了网上。
与中国期末考不同的是,美国期末考几乎把所有的公式,甚至一些定理的内容都附在了试卷上,学生不用在考前花大量的时间背诵公式。
考试的前三天分别是三场复习课,由三位助教讲解本次课程所有的关键知识点。考试过程比较顺利,与中国大学的流程比较相似。最后我取得了137/140分的成绩,与最高分相差2分。
英语写作课上,最后一周我们完成了小组报告的全部内容以及评论文章的最终稿,在最后两周的时间里,教授向我们讲解了英文邮件的基本格式,并要求我们按照上课讲述的模板,向感兴趣专业的实验室的学生询问一些专业上的问题,同时也讲解了报告写作中删减冗余部分的技巧,并要求我们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报告中。
整个课程教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运用这些知识的机会,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学期结束,两门课的成绩皆为A。
总结:
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本次夏校我体验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
与华科以班级为单位的有组织学习方式相比,伯克利的学习更像是一个人的修行。
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与我而言,伯克利的学习给与了我充分的学习自由与选择空间,其完善的课程资源,不断更新改进的课程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使我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查漏补缺。但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对个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需要主动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资源,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
讨论课上我曾将自己的疑惑分享给同组的同学,课下作业遇到困惑时我也在网上论坛向助教提问,也曾参加过Project Party聆听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学习方式也许中国的学生刚来美国时不会主动去使用,但是美国大学的课堂高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一直闭门造车的话,很难取得很好的成绩。
同时,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同样尝试与在美的学长取得联系,华科学长与我聊了一下电气转码的一些情况,以及自己作出这个决定的利弊,毕业于武大在高盛工作的学长向我分享了文书写作的一些技巧,并告诉了我一些拓宽人脉的方法。
伯克利HART实验室的学姐在领英上向我分享了自己选择这个实验室的过程以及大三进实验室的一些经历,Cory Hall的许多伯克利本地的学生,其中包括一些从中国交换过去的学长,向我分享了一些美国学习与中国学习的异同。再结合自己这两个月的学习经历,我用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适应了美国的学习节奏,掌握了美国的学习方式,并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坚定了出国读研的选择,并且希望能在下个暑假参与新的国外暑研项目。
伯克利2019年暑校给我带来最大的启示便是,无论在哪里,读书的本质其实都是自律与坚持。马上进入大三,回到华科继续做一名默默耕耘的Huster。
理工科专业,一直都是中国学生出国深造的重要选择。随着越来越多人申请理工科专业留学,热门专业申请比例逐年上升,竞争激烈录取难度增加。申请一个有含金量的背景提升项目也变得尤为重要。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