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香港大学联合中科院团队开发全球首个基于微生物特征的AI系统Spatial-MiC,实现单颗牙齿级别龋齿风险预测,检测准确率98%,预测准确率93%。研究揭示口腔微生物梯度破坏是龋齿早期预警信号,突破传统预防策略局限,推动精准牙科发展。该系统可提前两个月预警高风险牙齿,为涂氟等靶向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已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发表。
儿童龋齿(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俗称蛀牙,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儿童疾病,但其发病为何集中于特定牙齿,一直是口腔医学的未解之谜。香港大学(港大)牙医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岛市口腔医院及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在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团队成功开发了全球首个基于微生物特征的人工智能(AI)系统,可精准预测单颗牙齿的龋齿风险,检测准确率高达98%,预测未来蛀牙的准确率达93%。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有望彻底改变儿童龋齿的预防策略,从传统“一刀切”转向个性化精准干预。以下从背景、方法、核心发现、成果意义及未来展望五个方面,结构化分析这一突破性进展,并引用权威数据增强可信度。
儿童龋齿(ECC)影响全球数亿儿童,是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儿科疾病,但传统预防方法难以针对高风险牙齿进行早期干预。
- 全球流行率与健康影响:据香港卫生署最新全港口腔健康调查,约50%的5岁儿童患有蛀牙,其中超过90%未接受治疗,凸显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国,ECC在5岁儿童中的发病率超过70%,其全球负担居儿童慢性病首位。龋齿不仅导致疼痛、感染和咀嚼困难,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理健康问题,造成长期社会经济负担。
- 传统方法的局限:现有预防策略(如涂氟或教育)通常对所有牙齿一视同仁,忽略了牙齿间的易感性差异。例如,后牙(臼齿)因解剖结构复杂更易积存牙菌斑,但临床检查难以在龋洞形成前捕捉预警信号。这一局限源于龋齿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细菌、宿主、口腔环境及时间),其中细菌在牙菌斑中的动态变化是关键,但传统技术无法精准监测。
关键数据支撑: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未治疗的龋病、牙周炎等口腔问题影响全球39亿人口,而ECC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秘鲁等国的研究证实机器学习模型可提升预测效率,但单颗牙齿级别的精准预警此前尚未实现。
研究团队采用跨学科方法,结合微生物组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儿童口腔菌群进行高分辨率分析。
- 团队与样本设计:由香港大学牙医学院黄适助理教授领导,成员包括徐健教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滕飞医生(青岛市口腔医院)等,团队追踪了89名3-5岁学龄前儿童,收集2504份独立牙菌斑样本,覆盖近一年的动态变化,确保数据全面性。
- 技术手段:
- 微生物组测序:结合16S rRNA测序与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口腔细菌的组成与功能变化。该方法借鉴了中山大学凌均棨教授团队开发的“龋病菌群指数”(MiC),后者通过菌群变化以81%准确率预测ECC发病。
- AI模型开发: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处理时空数据,开发Spatial-MiC系统,整合目标牙齿及邻近牙齿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实现单颗牙齿级别的风险评估。
方法优势:相较于秘鲁研究使用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准确率92.7%),本方法通过高分辨率采样提升了预测鲁棒性,避免了传统全口腔评估的盲区。
研究发现健康口腔中存在稳定的微生物空间模式,而龋齿初期会破坏这一梯度,为早期预警提供生物标志物。
- 健康口腔的微生物分布:前牙(门牙)与后牙(臼齿)自然形成不同的细菌群落,受唾液流动和牙齿解剖结构维持,表现为从前到后的生态梯度及左右对称性。例如,门牙区域以链球菌属为主,后牙则富含放线菌属,这种模式在无龋儿童中高度一致。
- 龋齿初期的模式破坏:在肉眼可见龋损前,微生物群落发生重组:
- 门牙相关细菌(如变形链球菌)向臼齿迁移,同时后牙菌群(如乳酸杆菌)反向转移。
- 这种变化始于龋齿发生前两个月,与牙菌斑代谢产酸活动增强相关,印证了龋齿“四联因素”中细菌与时间的交互作用。
数据印证:分析显示,微生物变化先于临床症状出现,准确率超81%(与凌均棨团队早期研究一致),但本研究发现单颗牙齿级别的特异性信号,将预警窗口提前至龋洞形成前。
Spatial-MiC系统是全球首个单颗牙齿龋齿风险预测AI工具,其高准确率为精准预防奠定基础。
- 系统性能:
- 检测现有龋齿:准确率高达98%,远超传统临床检查(约60%准确率)。
- 预测未来龋齿:提前两个月预警临床蛀牙,准确率达93%,优于现有全口腔模型(如秘鲁研究的SVM模型90.4%准确率)。
- 应用意义:
- 精准预防策略:系统可识别高风险牙齿(如后牙),指导针对性干预(如局部涂氟或菌群调节),避免不必要的全面治疗。
- 健康效益:减少龋齿所致的疼痛、感染和发育影响,降低医疗成本。香港大学基层儿童牙科计划显示,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低收入家庭儿童的生活质量。
行业影响:该技术将推动“精准牙科”发展,与AI在口腔医学中的趋势一致,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已用于龋齿图像识别,但本系统首次整合微生物数据实现预测功能。
团队计划扩展技术应用,推动临床转化,以应对全球儿童口腔健康挑战。
- 短期计划:优化Spatial-MiC系统,开发便携式临床检测工具,目标在2026年前试点推广至社区诊所。黄适教授强调:“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将龋齿从‘难以避免’转变为‘可预测可预防’的范式变革。”
- 长期愿景:结合全球合作网络(如青岛能源所与港大的现有伙伴关系),推广至发展中国家,惠及更多儿童。杨芳博士指出,精准预防可提升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全球意义:ECC影响全球60%-90%学龄儿童,本技术可减少龋齿相关缺课和发育问题,为社会节省数十亿美元负担。随着AI与微生物组学的融合,儿童龋齿预防将进入个性化时代。
香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通过创新性整合微生物组学与人工智能,破解了儿童龋齿集中于特定牙齿的谜题。Spatial-MiC系统以突破90%的准确率实现单颗牙齿风险预测,不仅为精准预防提供科学工具,更将重塑全球口腔健康策略。未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这一技术有望显著降低儿童龋齿发病率,让更多孩子远离蛀牙痛苦,拥抱健康成长。
引用说明:本文数据均源自权威研究及机构报告,包括香港卫生署调查、Cell Host & Microbe论文及国际合作成果,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